2023年动物源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分会场四:养殖大鲵精深加工与精准健康专场

发表时间: 2024-03-20 16:07:20    文章出处:安博体育电竞app下载   

  两栖动物皮肤,它们常常受到生物因子或者非生物因子的浸袭(如细菌、天敌、紫外线、外伤等),两栖动物皮肤中含有大量的活性多肽对应对环境威胁具备极其重大作用。课题组从两栖动物皮肤中发掘了超过60个新的活性多肽家族,包括了500个以上多肽成员。这些成果不仅解析了两栖动物环境适应、复杂性状的物质基础和分子机制,同时也提供了大量具有应用前景的功能分子资源。

  透明质酸等多糖原材料生物合成生产具有环境友好、绿色等特点,是精细化工发展的重要方向,相关测量技术标准化是生物医药工业竞争力的关键。本报告通过阐述多糖测量技术标准体系的分析,捕捉测量技术标准的“痛点”,研究开发测量技术、标准物质及标准装置,解决多糖药物功效相关结构及成分精准测量与解析技术急迫难题。通过建立基于高分辨质谱技术和定量核磁技术等药物主成分及杂质准确表征方法,实现透明质酸修饰位点和结构的准确表征,填补国际测量技术空白;将先进测量技术标准应用于生物药物研发及工业化生产,实现生物合成透明质酸等相关这类的产品高质量研发,取得显著效益。

  大鲵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在我国多地均有分布。人工养殖子二代及之后子代可作为水产品或其他资源开发利用,是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农业的重点开发品种,在科研方向也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大鲵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具有极高的食用药用价值。目前,全国现有大鲵养殖储量在2 000万尾左右,年繁殖量在500万尾左右。大鲵含有较佳的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成分,最重要的包含蛋白质、脂类、矿物质和维生素以及胶原蛋白、活性肽、多聚糖肽、脂肪酸、金属硫蛋白等功能活性成分。目前对于大鲵的加工多集中在大鲵肉作为水产品主供食用,除此之外,大鲵的黏液、皮肤、肉和骨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衰老、抗疲劳、抗肿瘤、治疗烧伤、抗感染等多种生理功效,因此大鲵是可以有效的进行资源全利用的优质原料。对于大鲵的精深加工,大多分布在在大鲵皮肤中的胶原蛋白、大鲵分泌物及血液中的抗菌肽、大鲵肉中的氨基酸及多肽、软骨中的螯合钙等矿质元素等方面。依托质谱等检测技术和动物实验、细胞实验、斑马鱼等多品类评价技术的发展,现代研究对于大鲵功能成分的结构和生理功能越来越清晰。大鲵的应用领域大多分布在在冷鲜或添加性食品(如鲜活水产品、大鲵火锅、大鲵罐头、大鲵肉酱、大鲵手撕肉干)、保健或功能性食品(如大鲵蛋白粉、蛋白肽粉、冻干粉、骨质多肽粉、低聚糖肽类固体饮料和果汁饮料)、化妆品(如大鲵面膜、洁面乳、精华液、生物功能皂)。基于大鲵生物活性成分的多种生理功能,大鲵在医用中间体领域的应用愈来愈普遍。随着现代研究的发展和国家的规范化管理,大鲵的原料、贮运、加工、产品创制、市场推广全产业链条逐渐完善,大鲵产品的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必将更为广阔。

  采用解法对大鲵尾部脂肪组织油进行提取,对所得油脂进行品质分析,其最佳工艺条件为:加酶量0.3%,酶解时间1.0 h,酶解温度60 ℃,酶解初始pH值6.5,提取率为98.53%,所得油可达到SC/T3502—2000粗鱼油的一级标准。选用植酸、茶多酚、迷迭香酸、竹叶抗氧化物4种天然抗氧化剂,采用烘箱贮存法进行抗氧化试验,根据结果得出,当添加量均为0.02%时,对大鲵油抗氧化效果强弱为:植酸>竹叶抗氧化物>迷迭香>茶多酚,复配抗氧化剂的最佳组合为0.015%迷迭香酸、0.015%竹叶抗氧化物和0.007%植酸,复配抗氧化剂对大鲵油的抗氧化效果明显要好于单一抗氧化剂。

  通过脱胶、脱酸、脱臭等工艺对粗油进行精制,得出大鲵尾部脂肪组织油最佳的精制工艺条件为:40%的磷酸脱胶,添加量为油量的1%;200 g/L的氢氧化钠脱酸,添加量为油量的0.07%;55 ℃线 min脱臭。处理后的大鲵油各项理化指标均达到SC/T3502—2000精制鱼油的一级标准。

  采用常压皂化水解法制备大鲵油混合脂肪酸,采用低温结晶法对大鲵油不饱和脂肪酸进行富集研究,大鲵油混合脂肪酸制备最佳工艺条件为:皂化比例1:5,皂化温度65 ℃,皂化时间1.5 h。此条件下,脂肪酸酸值为236.76 mg KOH/g。低温结晶法富集大鲵油不饱和脂肪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溶剂比例1:6,结晶温度-45 ℃,结晶时间5 h。此条件下,脂肪酸的碘值为188.67 g I2/100g,回收率为70.14%,UFA由78.57%提高到了90.26%,PUFA含量由26.91%提高到38.05%。

  通过测定大鲵油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ine,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OH)、超氧自由基(O2-•)清除能力和还原力、Fe2+螯合能力,评价大鲵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根据结果得出,大鲵油对DPPH自由基、•OH和Fe2+螯合能力的半抑制质量浓度IC50分别为3.523、0.493、0.559 mg/mL,添加了抗氧化剂的大鲵油的IC50分别为0.572、0.099、0.062 mg/mL。添加复合抗氧化剂后的大鲵油抗氧化能力强于大鲵油强于鲐鱼油。同等浓度条件下,添加复合抗氧化剂后的大鲵油对Fe2+的螯合能力强于VC,对DPPH自由基、•OH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与VC相当。

  食品安全品质衡量准则是企业组织食品生产的主要是根据,食品安全水平的高低取决于食品安全品质衡量准则水平。标准化在人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报告主要介绍了标准的基本制定原则、相关的法律和法规,以及具体标准文件(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区域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所包含的详细的细节内容,同时详细的介绍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标准相关管理及制定部门的情况。

  报告介绍了养殖中国大鲵产业的起源-以繁育养殖、活体销售为主的1.0时代;受大环境影响,行业发展受阻,群雄逐鹿,寻求突围的2.0时代;逐步形成共识,挺进大健康,迎来蒸蒸日上的3.0时代,整个大鲵产业从美食到大健康的迭代发展历史。同时,阐述了期间《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关于人工养殖大鲵监管政策的沿革。介绍了河南省大鲵保护与发展协会自2016年成立以来,对行业所做的引领性工作,及“洛阳伊水大鲵健康产业集群”的战略布局。

  人工养殖大鲵(Andrias davidianus)是我国独特的生物资源,具备极高的食用及药用价值。鲵皮中富含胶原蛋白,胶原蛋白酶解后产生的小分子胶原多肽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然而,从复杂的蛋白酶解物中靶向性筛选活性肽是研究其生物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的关键。本研究利用网络药理学结合生物信息学技术从鲵皮胶原酶解物中靶向性筛选出5 种降糖肽,通过构建“肽-靶点-通路”网络对其改善T2DM的作用机制进行预测;通过建立IR-HepG2细胞模型,从细胞水平检测活性肽对细胞内糖代谢、脂代谢、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进一步从基因水平检验活性肽对改善T2DM的核心靶点mRNA表达的影响,进而阐释降糖肽改善 T2DM的降糖机制,为食源性降糖肽的筛选和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动物源活性物的确切生物学活性往往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动物源活性物开发流程在科学性方面存在很大问题。模式动物是动物源食品功能性评价、毒理学评价、作用机制阐述、品质衡量准则制定等研究的核心载体和重要平台,因此就需要不断发展与创新高效、精准和科学的模式动物模型。

  秀丽隐杆线虫存在寿命短、结构相对比较简单、透明微小的体型、神经系统简单、遗传操作便捷精准和完整的已知基因组等优势,已被大范围的使用在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衰老研究和代谢研究等多个科研领域。本研究介绍了高效、精准的秀丽线虫模式生物筛选平台,使用秀丽线虫集合筛选平台做以健康效应为目的的动物源活性物筛选。沿着“肥胖-氧化-失眠”这一条主线种研究降脂、降糖、抗氧化、促睡眠等功能活性的秀丽线虫模型,旨在将高效、可靠、经济的模式生物秀丽线虫应用到动物源活性物筛选研究体系中,探索该模式生物在人类健康方面的应用,支持并服务于人类健康产业。

  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皮中富含胶原蛋白,目前对大鲵皮胶原蛋白进一步酶解制备小分子质量活性肽及其抗肿瘤活性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采用两步酶解法酶解大鲵皮胶原蛋白肽,超滤分离制备小分子量胶原蛋白肽。并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设计实验逐步优化制备小分子量胶原蛋白肽的提取工艺。对优化酶解的小分子量胶原蛋白肽的氨基酸组成做多元化的分析,并通过A549细胞划痕实验、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实验探究小分子量胶原蛋白肽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为,大鲵皮胶原蛋白肽分子量与抗肿瘤活性存在负相关关系,确定中性蛋白酶酶解分子量为分子量300~1000 Da时,大鲵皮胶原蛋白肽(NP-GSKCP)抗肿瘤活性最强。确定最优提取工艺条件:底物浓度1%、酶的添加量8000 U/g、酶解温度52.6 ℃、pH值为7.1、酶解时间为4.3 h,NP-GSKCP-Ⅳ的提取率达到最高为87.82%。优化工艺后酶解的NP-GSKCP-Ⅳ中疏水氨基酸占比55.31%。并且A549细胞在5 mg/mL的NP-GSKCP-Ⅳ溶液处理下,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细胞迁移能力被显著抑制,细胞周期被阻滞于G0/G1期和G2/M期,细胞发生早期凋亡。本研究可为大鲵抗肿瘤活性成分提取工艺及药用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大鲵皮肤胶原蛋白肽通过lincRNA-EPS和NF-kB途径对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发挥抗炎作用

  活性肽具有抵抗炎症的作用,研究大鲵皮肤胶原蛋白肽对巨噬细胞的免疫调控,为开发新的抗炎药物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提取了中国大鲵皮肤胶原蛋白,经FITR分析确定是胶原蛋白。氨基酸分析结果显示甘氨酸含量高具有潜在的抗炎特性;纯化获得不同分子量大小肽段(3 kDa,3~5 kDa,5 kDa),CCK8检测无细胞毒性,中国大鲵皮肤胶原蛋白肽(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skin collagen peptide,CGSSCP)能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因子(IL6、IL-1β和TNFα)及趋化因子(Ccl5和Cxcl10)的表达。QRT-PCR和RNAFISH显示CGSSCP能恢复LPS对RAW264.7巨噬细胞中lincRNA-EPS表达的抑制,同时CGSSCP能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中NF-κB的磷酸化水平。沉默lincRNA-EPS,上调了CGSSCP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NF-κB的磷酸化水平的抑制。在LPS和CGSSCP处理的RAW264.7细胞中,lincRNA-EPS的干扰,恢复了炎症因子(IL6、IL-1β和TNFα)及趋化因子(Ccl5和Cxcl10)的表达。这表明CGSSCP有很大的可能性通过lincRNA-EPS和NF-κB路径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

  高尿酸血症可引发痛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临床降尿酸药物常伴随不良反应,亟需开发安全、高效的食源性天然降尿酸活性物。本团队前期发现养殖大鲵骨肽(Andrias davidianus bones peptides,ADBP)具有降尿酸作用,但其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尚不清晰。本研究优化了ADBP制备工艺并进行了质量评价;建立了不同产地ADBP 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并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分析进行标志物分析;揭示了ADBP通过抑制肝脏尿酸合成和促进肾脏尿酸排泄起到改善高尿酸血症的作用机制;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研发思路从ADBP中挖掘并验证了3 条降尿酸肽。本研究揭示了大鲵骨肽对高尿酸血症的改善作用及机制,为养殖大鲵等中国特色农业蛋白资源的降尿酸多肽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动物肠道内定植有大量丰富多样的共生菌,是重要的微生物储存库,但其中还有许多未知菌株仍有待发现、分离以及研究。中国大鲵是一种具有数亿年进化史的古老两栖类动物,被认为是“活化石”,其肠道微生物组成丰富且包含大量未知种类,也是重要的微生物资源宝库,有潜力用于新型益生菌的开发。团队前期收集了不一样的地区不同年龄大鲵的粪便样本,通过菌群组成及宏基因组测序,全面解析了中国大鲵粪便微生物群落组成,比较了不同生境、年龄以及与其他水生动物肠道菌群之间的差异。并且,我们得知在大鲵肠道中含有油脂代谢功能强大的新型菌株,并利用蜜蜂构建的高通量功能益生菌挖掘平台,对大鲵肠道中具有超强脂代谢能力的菌株进行安全性评价、功能基因筛选以及益生菌功能评价,为其开发成为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新型益生菌奠定了基础。

  本次会议到此结束,感谢您的支持!全部会场均已经开放直播回放功能:请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进行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