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密煤化工产业向绿色低碳迈进

发表时间: 2024-04-28 20:42:38    文章出处:安博体育电竞网址   

  党的十八大以来,哈密市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坚持“绿色开发、深度转化、延伸增值、循环利用”的发展思路,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工艺,发展以煤炭提质、分级液化、煤制天然气等为主线的煤电油气多联产,重点推动煤焦油、提质煤等深加工,探索走出一条“立足煤、提升煤、延伸煤、超越煤”的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以煤为基的多元工业体系正在加速形成、壮大成势,逐步的提升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9月23日,在伊吾工业园区新疆宣东能源有限公司年产1000万吨煤炭分级分质清洁高效利用产业链项目施工现场,实施工程人员正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忙碌着。车辆穿梭、机器轰鸣,抢工期、抓进度、保质量,一片繁忙的施工景象。

  新疆宣东能源有限公司打造煤、电、油、气、化、材综合高效循环利用产业链,将有效促进哈密能源基地建设。(伊吾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该公司年产1000万吨煤炭分级分质清洁高效利用产业链项目总投资150亿元,生产装置分别是年产1000万吨煤炭分级分质利用装置、年产50万吨危废煤焦油提质改造装置、每小时10万立方米粉煤加压气化制氢装置、4x50兆瓦尾气综合利用发电项目、35万轻质煤焦油精深加工项目及辅助设施。项目的建设将积极推动伊吾县煤炭及煤层气资源开发,打造煤、电、油、气、化、材综合高效循环利用产业链,将有效促进哈密能源基地建设。

  “自8月复工以来,我们加大人员、设备和资产金额的投入,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目前项目设计工作已基本完成,主要设备已陆续进场,主体框架正在加紧建设,项目整体进度已完成30%左右。”新疆宣东能源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李超介绍。

  该项目依托淖毛湖煤炭资源,通过煤炭中低温热解,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焦油预处理、煤焦油脱酚及酚精制技术、煤焦油全馏分加氢提质等技术,生产清洁优质燃料和精细化学品,形成清洁环保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分级分质利用。

  在煤化工全产业链精细化发展道路上,唯有技术创新才能引领未来。该公司采用的煤焦油预处理技术属于国内首创,相比其他同类型技术能效更高。

  煤炭被誉为“黑色的金子”,是化工原料之母。随着现代煤化工技术的不停地改进革新,加快了煤炭“由黑变白”、资源由重变轻能源优势转换的步伐。

  新疆宣东能源有限公司年产1000万吨煤炭分级分质清洁高效利用产业链项目以煤为“媒”,通过产业链生产,不仅实现了煤炭资源高效利用,也实现了零排放绿色发展。

  李超说,项目从设计阶段就最大限度地考虑了清洁环保和高效利用方面的因素,项目的荒煤气用于发电,热解装置加氢制氢装置所生产的污水经过处理,达到零排放。

  新疆宣东能源有限公司年产1000万吨煤炭分级分质清洁高效利用产业链项目计划2025年全部建成实现闭环运行,届时将达到年产提质煤318.6万吨、型焦194.64万吨、煤焦油104.44万吨等多种煤化工产品。可实现年出售的收益150亿元,年均净利润约35亿元,年均上缴税费20亿元,带动多产业一起发展,增加就业2500人。

  该公司副总经理李昊鹏介绍,下一步将实现高效煤热解技术及综合应用,增加危废煤焦油提质改造项目投资,快速推进低价末煤、劣质燃炭、烯烃新材料项目的建设。

  在刚刚闭幕的亚博会上,作为首次参加会展的重点企业—新疆众友浦汇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项目成为很多人关注的焦点。

  已经建成的新疆众友浦汇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厂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邢宝玉摄)

  该公司生产的万吨级煤基甲醇-醋酸制甲基丙烯酸甲酯(MMA)项目工业示范装置,是目前全球首套煤基甲醇-醋酸制MMA产业示范装置,实现了国内甲基丙烯酸甲酯生产从完全依靠石油原料到使用煤基原料的转变。

  新疆众友浦汇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杨永明说:“自治区党委十届五次全会上提出要强化科学技术创新引领,加大科学技术创新投入,加快发展煤炭、煤电、煤化工产业,这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不停地改进革新,把煤基MMA事业做强做大,助力新疆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

  该公司年产11万吨高分子合成新材料甲基丙烯酸甲酯(MMA)项目采用中科院过程所研发的煤基(C1法)MMA工艺主要的组成原材料为甲醇,突破了“卡脖子”技术,对于正在快速地发展的中国煤化工来说,原料易得、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优势显著,属于清洁工艺,环保效益明显。据介绍,用煤制甲醇为原料生产的MMA,在经济性上比传统的石油工艺每吨节省本金在20%到30%左右。

  甲基丙烯酸甲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大多数都用在合成有机玻璃、聚氯乙烯改性剂、医药功能高分子材料等,使用其制造的有机玻璃在液晶显示器导光板、LED灯具及汽车透镜等领域应用广泛。此外,高品质甲基丙烯酸甲酯也是生产航空航天玻璃、光导纤维、高性能光学镜片、电子信息器件等重要材料不可或缺的聚合单体,用途广泛,市场需求大。项目的顺利投产为我国现代煤化工的高端化、差异化、绿色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将促进煤化工新材料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

  在哈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部循环经济产业园,由哈密金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年产30万吨煤焦油深加工项目,各项建设进入到了收尾阶段。

  由哈密金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年产30万吨煤焦油深加工项目已完成主罐区建设工作。(融媒体中心记者郭子毅摄)

  该项目将园区内产生的煤焦油通过深加工产出燃料油销往内地。项目总投资2亿元,占地面积7.9999万平方米,主要建设10台5000立方米的原料灌区、6台2000立方米成品灌区,2套15万吨煤焦油深加工装置及配套辅助工艺工程。

  “煤焦油是危险废物,我们把煤焦油变废为宝,将副产品荒煤气提纯制氢,用于煤焦油加氢。项目建成后,绿色循环产业链将继续拉长,减少了煤焦油对环境的污染破坏,形成了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和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该公司副总经理董天乾说。

  在年产30万吨煤焦油深加工项目建设现场,工作人员正在通过等离子切割技术对钢板进行切割。(融媒体中心记者郭子毅摄)

  “十四五”期间,哈密全力打造自治区现代能源与化工产业示范区、国家级煤制油气战略基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创新示范基地和煤基功能碳材料创新高地。依托三塘湖矿区、淖毛湖矿区高含油煤炭资源,积极发展煤炭深加工产业。已形成煤炭深加工产品规模年产500万吨、煤炭分质利用产能2000万吨、煤焦油加氢160万吨、页岩油产能6万吨、LNG产能7亿方。

  目前,该区域已投产煤化工项目累计完成投资超过1200亿元,产值超过400亿元,直接就业1.2万人,煤炭就地转化率达70%以上,有力地促进了煤炭资源开发效益,更大程度惠及当地,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煤基产业发展之路。

  报告嘉宾:山秀丽,全国工程勘测考察设计大师,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首席专家

  报告嘉宾:盛宇星,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北京赛科康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副研究员

  1、11月8日全天报到,“伊吾会场”参会代表安排接站晚宿伊吾县,“哈密市区会场”参会代表大巴接至哈密宾馆。

  (1)当天上午:“伊吾县会场”会议代表参观调研伊吾县伊吾工业园区,并在园区召开专题座谈会,午饭后返回伊吾县城。

  (2)当天上午同期:“哈密市区会场”召开“投融资和技术装备交流对接会”。

  (3)下午:16:00 开幕式及院士报告会(伊吾县为线下会场,哈密会场同步直播)① 领导致辞; ② 院士专家主旨报告 ; ③“高端对话”,主要领导+院士+知名专家(主题为:碳达峰、碳中和形势下的哈密市现代煤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 ④ 招商推介及签约仪式;

  3、11月10日全天会议(哈密会场为线日,哈密会场参会人员赴伊吾县伊吾工业园区调研考察,晚宿伊吾县或淖毛湖镇,参观代表性煤炭深加工园区和典型企业,参观典型新能源企业。

  哈密集丰富的煤炭、油气、风能、光能等能源资源于一地,能源富集且多样化,是全疆乃至全国传统能源(煤炭)与可再次生产的能源(风、光)组合开发条件最为优越的地区之一。哈密熔盐塔式50兆瓦光热发电站全景

  据了解,哈密市煤炭预测资源量5708亿吨,占全国预测资源量的12.5%,占新疆预测资源量的31.7%,居全疆第一位,具有低灰、低硫、低磷、高热值、高含油率、高挥发分“三低三高”特点,特别是三塘湖、淖毛湖矿区已探明的煤炭资源中大部分为高含油煤,各煤层煤焦油产率平均达10%以上,最高接近20%,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罕有的富油煤种,风能、太阳能资源是全疆最好的地区。油气资源储量大,已探明的6个含油区块石油总资源量5.7亿吨,煤层气预测资源量约1.63万亿立方米,页岩气预测资源量约2770亿立方米、油页岩资源预测资源量约41亿吨,被自然资源部确认为亿吨级油田。哈密是全国风资源和光资源最好的地区之一,有全疆九大风区中的三塘湖—淖毛湖风区、十三间房风区及东南部风区,哈密市70米高度风功率密度等级≥每平方米200瓦、≥每平方米250瓦、≥每平方米300瓦和≥每平方米400瓦的技术开发量分别为3.03亿千瓦、2.44亿千瓦、1.9524亿千瓦和1.3亿千瓦;太阳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2.6万亿千瓦时,资源可开发量达49.38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量达32.09亿千瓦,被国家确定为以千万千瓦级风电、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示范基地为主的国家级综合能源基地。哈密辖区内新能源建设区域多为荒漠、戈壁地貌,地势平坦,适合大规模基地式集中连片开发建设,具备建设荒漠、戈壁大型风光电基地的土地资源优势。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引领下,哈密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迎来了历史性机遇。

  伊吾县位于新疆东北部,天山北麓东段,总面积19519平方千米,户籍人口21218人,有汉族、尔族、哈萨克族等17个民族。下辖4乡3镇1个牧民搬迁开发区、1个自治区级工业园区。辖区内有兵团淖毛湖农场、边防连等十余家驻地单位和部队。先后被国家、自治区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县”“国家卫生县城”“国家级园林县城”“自治区级优秀平安县”“自治区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自治区文明县”等称号。伊吾县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现已探明矿产资源有煤、铁、铜、金、煤、石油、芒硝、花岗岩等28种四十余处矿产地,开发利用的有石油、铁、煤、金等。风、光能资源十分丰富,伊吾淖毛湖风区90米高度平均风速7.41m/s-8.49m/s,风功率密度在741-1196瓦/平方米,是新疆风资源最好的地区。光伏规划区年均日照大于6h的天数在300天左右,全年日照时数为3300至3500小时,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为6214.66兆焦/平方米,是全国太阳能资源最为优越的地区之一,开发利用潜力大。其中,煤炭资源储量大、品种多、易开采,具有低硫、低磷、低灰粉、高发热量“三低一高”的特点,焦油产率在10%以上,最高可达16.3%,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罕有的富油煤种,是煤炭深加工项目的理想原料。已探明煤炭资源储量241.5亿吨,矿区总规修编后,矿井田由6个增加至15个,煤炭规划产能由2900万吨/年提高到1.43亿吨/年,目前已建成煤矿企业2家。

  伊吾工业园区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于2016年建成自治区级园区,已建成面积21.23平方公里,2018、2019、2020年度连续三年在全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中名列第一,是哈密现代能源与化工产业示范区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承载平台,实行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为主的淖毛湖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区、白石湖煤炭高效综合利用产业区和以有机农副产品深加工为重点的盐池特色农产品产业区,“一园三区”发展格局。近年来,围绕煤炭分级分质利用和煤制甲醇两条产业链,不断延伸产业链条。煤炭分质利用已建成1930万吨/年,在建3100万吨/年;焦油加氢已建成110万吨/年,年可产汽柴油100余万吨,在建100万吨/年;利用富产的荒煤气建成制乙二醇40万吨/年、发电4×5万千瓦机组及2×13.5万千瓦机组等项目,规划建设荒煤气制乙二醇、甲醇、甲缩醛、发电等产业延长项目。煤制甲醇产业链中,已建成甲醇120万吨/年、甲缩醛15万吨/年、多聚甲醛4万吨/年、乌洛托品2万吨/年、聚丙烯20万吨/年项目;“十四五”规划建设300万吨/年二氧化碳捕集及驱油示范项目、年产50万吨聚乙醇酸项目、风光互补联合制氢捕集二氧化碳合成绿色高值化学品项目、百万千瓦风光多能互补绿色低碳高值煤基化学品新材料项目、400万吨/年煤油共炼项目,发展甲醇制聚烯烃、MMA等产业延长精细化工项目。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